精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作背景(51句)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作背景
1、 学生思考:这几句话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递进关系。
2、 这样的句式本身读起来就朗朗上口,那么这样的四字句该如何断句呢?学生划分节奏,并附着节奏,男女生对读第二自然段。
3、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4、用问题“这八句话哪里一样?”引导孩子们关注“少年…则国…”的结构句式,孩子们明白了八句话相同的结构和句式,就会很自然地在相同的位置进行停顿,并加以重音,用朗读强调出来;
5、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6、 晓畅平易,明白如话,乃此文的第三特色。《少年中国说》写于百余年前,那正是文言文盛行的时代。面对老祖宗传下来的束缚心性的文体,梁启超最先喊出“文界革命”的口号,提倡新文体。他本人数以千万字计的文章,便是这种新文体的最好作品。新文体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以口语写作。凭这种新文体,梁得以显豁地表述他的丰富思想,得以尽展他的横溢才华,并得以赢得了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追捧,《少年中国说》也得以至今读来仍无文字上的障碍。
7、 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吾尝爱57少年中国说 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摺,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诺,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欧罗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未臻其极,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摺、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呜呼!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使走无常当医生,携催命符以祝寿,嗟乎痛哉!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8、《少年中国说》全篇提到了中国封建时期比较辉煌的时代,流出出一种羡慕怀念的情感,同时对现在这种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人命危浅环境表现出担忧的情感。他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将当时的中国和他理想中的中国作了非常明显的对比,寄托了自己对中国未来的一种期盼之情,就连他本人都将这篇文章视为“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作背景)。
9、(从已知,来推测未知,对应着去理解不懂的地方,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10、4)课题是写少年中国的,这些事物跟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好像挨不上边。(用这些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
11、教师用范读、配乐和启发想象的画面,在课文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搭建起桥梁,帮助学生感知全文,同时范读正音。
12、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13、 还有哪句话也让你脑海中有画面了?请同学们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ppt出示句式。)
14、4)还有两个字是肯定换不了的,哪两个字?(“胜”和“雄”)
15、今天所谓的老后、老臣、老将、老吏,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全都在这里了。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让走无常来当医生,携着催命符以祝寿,唉,令人悲痛啊!以用这样的办法来统治国家,这哪能不老而将死呢,甚至我怕他未到年岁就夭折了。
16、就象那乞丐拾到金子一锭,虽然轰隆隆的响雷盘旋在他的头顶上,而双手仍紧抱着他装钱的囊袋,其他的事情就不是他想顾及,不是他想知道,不是他想听到的了。在这个时候你告诉他要亡国了,要瓜分了,他怎么会跟从你听这些消息,怎么会跟从你相信这些消息!即使果真亡了,果真被瓜分了,而我今年已七十岁了,八十岁了,但只求这一两年之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地过了一世了!如果不得已,就割让两三个省的土地双手献上以示恭贺敬礼,以换取我几个衙门;卖几百万人民作为仆人奴隶,以赎取我一条老命,有什么不可?有什么难办?真是可悲啊!
17、——千古的意思:结合“八荒”来理解,注释中“八荒”是指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那么“千古”就是指时间,时间很长。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历史很悠久。一个从横向角度,一个从纵向角度。
18、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19、 《少年中国说》一经发表,便立即轰动知识界,随即影响全国各阶层的青少年,激起他们的爱国豪情,沸腾他们的救国热血。一时间,“少年”之说成为时髦,步此文后尘者不计其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湖湘才子杨度的《湖南少年歌》。这首写于其后三年的长篇歌行,从精神脉络上来看,与《少年中国说》一脉相承,爱国救国是它的最强音:“凭兹百战英雄气,先救湖南后中国。”
20、同学们,这篇课文很简单,有三个小节,提个最简单的问题,你认为在这三小节中,哪一小节最容易懂?(第一小节)第一小节是要背的,有一个同学一看,他就对我说:“老师,这段话太容易背了。”猜猜为什么?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明白,我把这段话这样排一下。
21、《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22、中国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日出将来之少年中国也,
23、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4、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主要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注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要始终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25、出示文字资料: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一些无知昏庸的国人,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
26、这一段中运用了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作用:增强语势。
27、 千言万语汇入我们的朗读之中,让我们读出自信、读出自豪,读出少年中国的气势!全体起立,配乐朗诵全文。
28、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
29、 学生交流明确:“智、富、强”三者之间存在内在逻辑,不能变换顺序。同样,“独立、自由、进步”也不能调换顺序,存在着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欧洲、地球”在地理范围上也不断扩大,“胜”和“雄”在程度上也递进。朗读时也要读出层次,读出句子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指名读,全班齐读。
30、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31、例如“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一句。
32、 梁启超的得名,源于他的政治活动。梁是个早慧的天才。他9岁即能下笔千言,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17岁进万木草堂师从康有为;22岁赴京会试,与康有为一道发动公车上书,震惊全国;25岁进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成为举国皆知的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的得名,还源于他的文章言论。他学问广博,才思敏捷,为文旁征博引,议论勃发,滔滔不绝,势如江河。他23岁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到日本后又主编《新民丛报》。在这两份以鼓吹维新变法为宗旨的报纸上,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他亲自撰写的文章。梁的文章痛责时弊,引进新风,文笔犀利而畅达,情感深沉而奔放,为千千万万读者所倾心喜爱。《时务报》、《新民丛报》因梁文而风行海内,梁文也因两报而流传四方。黄遵宪这样评价梁的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郭沫若说:“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20余年里,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言论界的骄子。《少年中国说》便是梁的众多受人喜爱的文章之且因其入选中学课本而影响更为广泛。这篇文章有3000多字,我们这里所登载的仅为它的一头一尾。
33、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提出要求: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有明确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34、“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更是读好《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前置条件。
35、把这些难读的词语送进句子中,你们还能读好吗?齐读整篇课文。读得比之前整齐,有进步。
36、至幽王、厉王、桓王、赧王时代,就是周朝的老年时代了。高祖、文帝、景帝、武帝时代,是汉朝的少年时代。至元帝、平帝、桓帝、灵帝时代,就是汉朝的老年时代了。自汉以后各代,没有一个朝代不具有少年时代和老年时代的。凡此种种称为一个朝廷老化是可以的,称为一个国家老化就不可以。一个朝廷衰老将死,犹如一个人衰老将死一样,与我所说的中国有什么相干呢。那么,我们中国,只不过以前尚未出现在世界上,而今才刚刚开始萌芽罢了。天地是多么广大啊,前途是多么辽阔啊,多么美啊我的少年中国!
37、(朗读时,注意四个字四个字的句子,前四个字加重,后四个字语气稍弱,有起伏变化,更有节奏感。这种方法,在《将相和》中“负荆请罪”的片段朗读中,朱老师也强调了四字词语要这样读出节奏感。)
38、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9、20191015统编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
40、(预设:学生可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但缺少了一点气势。)
41、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42、 这一层用四字句写出,热烈赞颂我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其中用了八种象征、比喻:以“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无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建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天戴”“地履”句描写中国少年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横”两句,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43、先将事物进行分类,帮助记忆与背诵。(先读,再尝试背诵)
44、 文章的最后,赞颂少年中国不断发展与天长存的壮美远景,讴歌中国少年永远向前的精神。“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而“中国少年”则“与国无疆”,表现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歌颂为创建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赞美有着无限壮丽前景的少年中国。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45、《 少年中国说 》 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 《清议报》 ,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当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 《 少年中国说 》 。
46、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渐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47、“跟胡老师一起读”是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金陵微校”平台精心打造的一个致力于研究小学语文课文诵读的系列视频资源。诵读视频资源结合新教材教学要求设计,适用于小学阶段教师教学与学生线上线下自学,根据年级不同、文本体裁不同,采取符合各年级孩子年龄特点的不同的练习方式。该资源自2020年2月陆续推出以来深受广大学生、家长、一线教师以及教研人员的好评。
48、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49、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50、 作者列举这些事物有什么用意呢?补充写作背景资料和《少年中国说》的开篇以及译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