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伏尔泰的最著名的作品(72句)
伏尔泰的最著名的作品
1、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2、第五次,也是最讽刺的一次。最后当他们凭借双手和劳动过上了充实而安稳的生活之后,庞格罗斯还是会对老实人说,这个世界是完美的存在,如果没有之前一切的苦难,也不会有现在美好的生活。
3、做一个惹人厌烦的人的秘诀就是告诉别人一切。(伏尔泰的最著名的作品)。
4、伏尔泰(法文:Voltaire,生于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逝于公历纪元1778年5月30日,享年83岁),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著名学者、作家。
5、老实人也先后3次产生了对这种观点的怀疑(文中绿色字体)。另外,在整部小说中,他的老师庞格罗斯,也先后5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6、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7、还有著名的雅克·拉萨勒大师执导的七部马里沃作品......
8、结果是,大部分考生都茫然无知,他们甚至认不出牛顿和伏尔泰在英文中的名字。即使依稀认出了牛顿的英文名字,仍然无法明白画中的内容。当然,还是有两位考生,能够看懂英文简介和画的内容,记得其中一位在回答完问题后,居然还补充说:画中的女神是伏尔泰的情人。哇!教授们暗暗惊叹——这位考生后来当然被录取了。
9、要是觉得侯爵夫人的例子太学术了,那也有更通俗的:在德国慕尼黑的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藏有一幅著名绘画,题为Mademoiselle Ferrand Meditating on Newton,可以简称为《读牛顿的女子》,画家拉图尔(Maurice Quentin de La Tour),是伏尔泰和夏特莱侯爵夫人的同时代人。画中一位上流社会的女子支颐而坐,目光沉静,她身后的桌上展开着一册烫金的厚书,书页的页眉上标着“牛顿”字样。当然绘画作品有想象的成分,例如从画中看,那册书的厚度似乎超出了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应有的厚度。但从这幅作品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牛顿已经进入当时的流行文化呢?
10、在最后一章,作者指出,“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烦恼、纵欲、饥寒这三大灾害”,全书以“要紧的还是种我们的园地”这句名言告终。
11、譬如,他常与意大利喜剧的演员接触,为他们创作适合他们各自性格的角色,也会创作适合法式戏剧的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lesQuinault 基诺一家》。他笔下的人物常隐藏在“深色”的面具下,换装和爱情常常是他戏剧的主要动力。马里沃自己这样总结:“我曾从那些形形色色隐藏了爱意的壁龛中窥探人心,而我的每一部喜剧都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这些壁龛中藏起来的心。”
12、郢王妃之死,是因为朱元璋的残酷,还是因为朱棣的霸道?
13、让娜九岁的时候,女巫预言她会成为国王的情妇。
14、伏尔泰的《风俗论》开创了“风俗史”的先河,是他最为著名的史学论著。其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风俗论》,初版便印刷了6000部,这在当时是空前的,它以犀利的文笔、磅礴的气势,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大洲,向人们展示世界各重要民族的精神和风俗的宏伟画卷。可以说,这不仅是历史学家而且是想了解世界历史的一般读者值得一读的一部学术名著。
15、他们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科学文化非常发达。
1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老实人》,抨击的主要对象是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学说。伏尔泰让老实人经历形形色色的天灾人祸和社会黑暗,慢慢摒弃乐观主义,变得理性、中庸、实际。《老实人》全书共23章,整部小说节奏紧凑,充满了黑色幽默,所以难免会有些莫名其妙的情节。我将以“赶出家门——流浪生活——逃亡生活——到达理想之国——寻找幸福生活”为线索,把这本书的内容介绍一下。
17、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伏尔泰
18、莎士比亚《麦克白》:对“命运”最好的诠释(关于“文艺复兴”)
19、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终其一生在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都有所建树。他留下的作品卷帙卷浩繁,18世纪末编辑的第一个《伏尔泰全集》8开本有70卷之多,12开本竟达90卷。单单内容丰富、文笔俏丽的书信集,就有10多卷。无论从奋斗时间之长,著作数量之丰,还是从斗争范围之广,思想影响之大来说,伏尔泰都是一位不容争辩的启蒙泰斗。
20、查第格婚后不久爱人就变心,甚至想把他的鼻子割下来给新情人治病的情节,是对法国上流社会腐败的男女关系的讽刺;查第格几次无辜被捕入狱、险些送命的经历,是暗指当时司法机构的草营人命;小说中国王宠信淫邪放任的女人,把国事败坏得一团糟,是对国王路易十五耽于声色的影射。
21、第三次,发生海难的时候,庞格罗斯阻止老实人救雅克,认为海难是为雅克安排的;
22、广州大剧院首届女性艺术节——从女性角度出发,关注戏剧、艺术与生活。用舞台的呈现方式,来传达“尊重每一位女性的生活方式”的概念,接受女性多元化的选择,让女性成为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23、文学创作之高低,本来就有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化的区别,而以阐释哲理为目的的作品往往就更容易流于概念化和直接说教。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在艺术上的可贵处首先在于避免了这种通病。
24、“伏尔泰与夏特莱侯爵夫人之间的爱情并非普通的爱情”
25、这里还有拉菲,还有香槟,还有蕾丝,还有洛可可的拥趸,倡导自由平等的运动。
26、“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观点。乐观主义认为,即使处于最糟糕的处境,还是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个观点提出之后,就被伏尔泰批判。这种乐观主义观点,其实也没有什么对与错,只不过是个人的价值观罢了。不过,这种带有宿命论式的观点还确实是有一点消极等待和接受的意味,因此被伏尔泰在《老实人》中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在伏尔泰的这部小说中,老实人先后5次产生过这种想法。
27、这个古典喜剧以轻松浪漫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但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
28、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告诉读者:在牛顿漫长的一生中,“既没有情欲,也没有弱点;他从来没有接近任何女人”。伏尔泰说这是在牛顿临终时照顾牛顿的医生告诉他的。从现有史料来推测,伏尔泰的上述说法很可能是真实的。
29、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艺术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一部作品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30、国博讲解员袁硕眼中的人类进化史,远比你所想象的残酷
31、了解了启蒙运动,我相信没有人再会有学科偏见了吧?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其实它们都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去解释这个世界,它们都叫做哲学。其实,哲学没那么复杂,它不过就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你觉得它是对是错,它就是一种哲学观点。
32、童话的结局都是王子公主终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
33、中华名著|游国恩《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史讲义》
34、她资助狄德罗出版了《百科全书》,成了启蒙运动的一大推动者。
35、进了巴拉圭的军营之后,老实人惊讶地看到,司令正是古内宫的哥哥,保加利亚人屠杀的时候,他逃过一死,后来被耶稣会成员给救了。老实人和古内宫的哥哥决定一起去救古内宫。可当古内宫的哥哥得知老实人想要娶古内宫时,大发雷霆,觉得老实人配不上古内宫。争执之下,老实人又把古内宫的哥哥给杀了。随后,老实人跟卡坎波一起易装出逃。
36、 石膏是美术生的基础课,也是造型基础课程中必备的课程,但是画石膏像有多难,你在练习石膏像时都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画面呢?
37、不难想象,这样一位聪明美丽而又放诞风流的贵族女子(她甚至在自己的男秘书面前全身赤裸也无所谓),一定会引起其他贵妇人的强烈嫉妒,在她们笔下,夏特莱侯爵夫人被描绘成一个怪物。德·克莱奇侯爵夫人说:“代数与几何搅得她半为疯狂,而她卖弄学问则使她无可理喻。”杜·德方夫人则说她身材高大,表情生硬,讽刺她自负美貌,“对自己的脸满意之极,不遗余力地动用一切东西来衬托它,发卷、头饰、宝石,无所不用其极”,还说她性情迂腐,行为怪诞,缺乏优雅和美感。
38、她为路易编排戏剧,还邀请来自欧洲各地的音乐家开音乐会,其中就包括年幼的莫扎特。
39、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40、同样,中篇小说《查第格》的故事虽然伪托于古代,但也有着现实社会的影子。
41、(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著名学者、作家)
42、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文史馆馆员沈阳日报编审初国卿
43、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不少新元素来让整部剧诠释得更丰满完整——剧中穿插了法国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国宝级艺术家赛日·甘斯布的旋律,让剧中浪漫、不羁、放荡、反叛、爱情、希望的情绪展现得更淋漓尽致之余,又增添了时代的气息。
44、要选择合适的形象表现哲理,最重要的是要求形象本身具有典型性、概括性。伏尔泰在哲理小说中成功地做到了这点,他所运用的形象一般都能表现出事物的本质,他所描绘的人物都能体现十八世纪社会阶级关系的真实。
45、另外,整部小说充满了伏尔泰对教会的讽刺和批判。比如说,庞格罗斯在述说自己遭遇的时候,提到自己染上了梅毒,并追溯了病的起源。起初,病是哥伦布的同伴从南美洲大陆带回来的。接着,传给了耶稣会士,侍从,侯爵夫人,骑兵上尉,伯爵夫人,圣方济会修道士,城堡的女佣,最后传给了自己。在这一条“传染链”当中,就有耶稣会士和圣方济会修道士。再比如,当老实人杀了宗教法庭大判官之后,他和古内宫、老妇人一起出逃的途中,一位圣方济会的修道士偷走了他们的钱财。再比如,当他们在苏里南看到黑人奴隶的时候,黑人奴隶对他们说,荷兰神父每个礼拜天都要向他们灌输黑人和白人是同一个父亲的孩子的思想。封建的宗教、教会,被人类贪婪的本性所利用,将它们作为统治的工具,社会矛盾越来越剧烈,使得封建宗教不得不被新的宗教或者理性主义所替代。
46、路易十五是个破有争议的人物。贬者谤其慵懒无能,纵情声色,丧土辱国,民穷财尽,王全衰落。赞者则称之为“受爱戴的国王”,伏尔泰与1745年任宫廷史官后,利用职务之便广贤博闻,写成此书。此书对路易十五在位期间,法国宫廷内部的斗争,宫廷与巴黎高等法院的较量,法国的经济、文化、宗教方面的情况。法国语欧洲各国的关系、法国的对外战争等等有比较详细的记述。这是他治史及为人传记的特点,把人物置于时代范围内加以评述,兼论其他领域。
47、伏尔泰石膏像的脸型窄长,前额宽阔,鼻子高挺,下巴削尖,有别于其他常见石膏像的外形特征,在造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伏尔泰的外形特征。
48、素描中石膏像的形体与结构是利用调子的方法来表现的,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调子,是画好伏尔泰石膏像要注意的第二个方面。
49、马里沃的创作时期恰恰是在法国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都飞速发展的十八世纪,史称辉煌的光明时期。可以说法国古典戏剧通过十七世纪的三位大师高乃依、莫里哀和拉辛已经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水平,而马里沃并不甘心于自己被这三个巨人“绝后”,他在深入研究了前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
50、《老实人》作者伏尔泰(1694-1778),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法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一生勤于创作,在许多方面都有不朽的著作,堪称欧洲知识分子的无冕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史诗《亨利亚特》、《奥尔良少女》;戏剧《俄狄浦斯王》、《扎伊尔》;哲理小说《老实人》;历史著作《查理十二》、《路易十四时代》;哲学论著《哲学辞典》、《形而上学》、《哲学通信》等。
51、《老实人》中历险的情节,是和他的哲理倾向互为融合、浑然一体的。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和背景都是虚构,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但是,荒诞中却隐藏着严肃的思想、深刻的哲理。
52、伏尔泰石膏像面部结构的鼻子挺而尖,下巴由于微笑的表情而前翘,眼窝深陷,颧骨也较为方硬,这些部位在调子的表现上通常都是暗部的重点,但调子处理的轻重,要视具体的光源影响而定,切不可雷同。
53、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54、而后来,她又从“之一”,变成了“最著名”。
55、理小说叙事流畅自如,简繁得当,传奇色彩很浓,颇能引人入胜。他显然还从拉伯雷那里吸取了营养,继承了十六世纪这位人文主义作家那种开朗乐观的精神和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泼辣风格。
56、本书是伏尔泰75岁时以其如椽之笔撰写的历史著作,以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历史为框架,围绕法国王位传承和朝代更替的主线,叙述了巴黎高等法院的源起、发展、演变和消亡,并对巴黎高等法院在不同时期与场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析,讲述了巴黎高等法院和国王的关系问题。
57、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加强中央集权制。可以说,近代俄国等各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伏尔泰的《彼得大帝在位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史》正是描绘了这一时期的俄国历史。
58、5月,她宣布与小Charles离婚,正式成为国王的情妇。之后,国王封她为蓬巴杜侯爵夫人。
59、老实人旅行到“黄金国”,那里石头就是黄金。
60、用我们现在习惯的措词,伏尔泰是典型的文科男,以他成名时的学养修为来判断,要读懂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PhilosophiaeNaturalisPrincipiaMathematica)这样充满数学论证的著作,估计是非常困难的。
61、Unecomédieàl’épreuvedutemps
62、逃亡生活。三人骑马逃到卡迪士。在那里,他们加入了一支正在集合的西班牙舰队。这支舰队正要去攻打巴拉圭。航行途中,老妇人对老实人和古内宫讲自己的往事。原来,老妇人出身显赫,是一位美丽的公主,还与一位王子订了婚。不料,有一次王子被人下毒而死。公主的母亲伤心欲绝,带着她乘坐大划艇暂时离开伤心之地。不料在途中他们遇到了海盗,公主和她母亲被抓,然后又被卖到摩洛哥做奴隶。摩洛哥当时正发生恐怖的内乱。上岸之后,她们遭到军队的抢掠。公主眼看着自己的母亲被好几个人争夺而被撕成碎片,海盗船的人也都被砍死,只剩下她自己死里逃生。此后,她又被多次转卖,并经历各种残酷的战争。有一次她趁机逃走,开始四处流浪。后来,她遇到了那位犹太银行家,并开始侍候古内宫。
63、老实人终于和卡坎波会和了。卡坎波告诉他,古内宫现在土耳其一个王侯家里当奴隶,人也变得丑陋。卡坎波把自己一路的遭遇告诉老实人:他们先是被海盗抢走了财宝,后来也被卖去当奴隶,现在还是奴隶身份。老实人打算先把卡坎波赎回,再去寻找古内宫。在去土耳其的船上,老实人发现为他们划船的两个奴隶竟然是他的老师庞格罗斯和古内宫的哥哥,原来他们竟然没有被吊死和被自己杀死!老实人花钱把他们赎了回来。
64、大家一定都知道鲁迅先生著名的小说《阿Q正传》。阿Q精神指的是精神胜利法,也就是遇到失败和屈辱,通过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或者自我麻醉等自欺欺人的方法来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我们现在认为阿Q精神跟乐观主义不同:阿Q精神是不思进取,而乐观主义是认清现实、看到事物的正面并对未来抱有希望。而事实上,最早的乐观主义思想跟阿Q精神很相似,正是因为启蒙大师伏尔泰对它的批判,才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才是值得倡导的精神,后人们也开始逐渐调整对乐观主义的定义。那么,最早的乐观主义长什么样?对乐观主义的批判,就一定是倡导悲观主义吗?什么是启蒙大师?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伏尔泰最著名的一部哲理小说《老实人》。《老实人》的篇幅不长,它的中文版约5万字,我将用大约22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这部作品。
65、男爵在当地非常有权势,有一儿一女,女儿叫古内宫。男爵还有个家庭教师叫庞格罗斯。庞格罗斯认为,没有因就没有果,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着最完美的目的,凡事都是最好的。老实人对庞格罗斯的这一套理论深信不疑。
66、图二:笛卡尔坐标系,笛卡尔是理性主义的先驱
67、伏尔泰是用蜡做的吗?还打着神圣的灯光,不知道这幅是出自哪位大神之手。
68、第二次,老实人、庞格罗斯和好心人雅克一起乘船去里斯本,庞格罗斯讲起自己的遭遇的时候,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
69、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阿鲁埃,生于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逝于公历纪元1778年5月30日,没错,还有三天就是他逝世240周年纪念日。在这里我想引用雨果在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讲的一句话“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将伏尔泰比为巨星,可以看出作者对伏尔泰的崇敬与赞美。
70、紧凑幽默的剧情,精致的服装和舞台布景,搭配令人迷醉的赛日·甘斯布音乐......想要度过一个浪漫愉悦的夜晚,不妨来亲身体验一下。
71、作为这样一种思想武器,伏尔泰的哲理小说总是用来揭示十八世纪法国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他的第一个重要的短篇《如此世界》虽然写的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却表现了伏尔泰自己对法国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小说中的柏塞波里斯城就是影射巴黎,小说所揭露出来的种种黑暗现象就是法国的现实。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