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行知简介的资料(67句)
陶行知简介的资料
1、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师生迅速成立了“护校委员会”,在城乡散发《护校宣言》,并推举学生代表到教育部请愿,责问当局为何要停办学校。同年5月,陶行知隐居苏州河北里弄内,翻译世界名著,以所得稿费资助学校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陶行知汇款给江苏淮安新安小学,并勉励他们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3、1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及燕子矶中心幼稚园。抗战前后倡导并实施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抗战教育等。
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在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造成“田呆子”和“书呆子”两个极端。“在劳力上劳心”是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其“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其“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其“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要求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论取代旧的传统课程论。生活课程论的主要特点是: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代替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主张把社会之需要与能力,个人之需要与能力及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陶行知简介的资料)。
5、陶行知对教学内容的总要求是什么?他提出三条标准:第“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也就是说教科书要有引导学生动手的力量,使儿童的手从仅仅起握笔的作用中解脱出来,成为“万能的手”,“开天辟地的手”。’第“看它有没有引导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想了又想的力量。”一本好的教科书,要给儿童以启发、以思考、以创造的作用,从而达到举一反学以致用的目的;第“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6、1941年1月21日,香港业余学校的工人将存放在那里的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科学教育运动的资料当废纸卖了。陶行知认为:“这是今天最伤心的事,真是值得我们哀悼的。”
7、陶行知对于上海乃至全国救国运动的开展,救国会团体的筹建组织和具体领导,特别是在参与起草救国会纲领、宣言等重要文件方面,做过大量重要工作。与他共事的救国会领袖沈钧儒回忆:“当时,救国会许多文件在内容上……有许多都经过陶先生逐句参酌决定的。陶先生是一个性情温柔,意志坚强,考虑周详,认识清楚,在救国阵营中极不可少的人才。”
8、在最近的一封信里,你说到梦里常常看见我,我是多么高兴啊!你写这封信,谅想是用尽气力,拼命的要把心中的话写出来,我佩服你的勇敢。老实告诉你,我做了你的梦里人,那是比做南面王还荣幸。我愿意永远在你的梦里安慰你。你不知道吧?我也时常在梦中看见你。不过我是没有你勇敢,从来没有给你说过。现在可以给你知道,你是我梦里最欢迎的人了。你也觉得高兴吗?我们有什么办法呢,相隔几万里,只有梦中的情景才是人生的天国,你几个月才给我一封信,叫我想念来信如同三天没有吃奶的小孩。以后每逢有船来,赏我一封信,可以吗?
9、教育学考研背诵打卡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坚持下来才会看到效果,把大量的背诵内容细化到每一天可以减轻很大的背诵负担。(陶行知简介的资料)。
10、踏上赴美邮轮的陶行知首站并不是他早已心向往之的哥伦比亚大学,而是自己在金陵大学的校长包文(ArthurJ.Bowen)为他推荐的自己家乡的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UniversityofIllinois,Urbana-Champaign)。陶行知于1915年顺利获得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出发前的目标:哥伦比亚大学。
11、20福建师范教育学考研群694374767
12、陶行之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本身,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因此,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教育与生活占要有高度的一致。
13、 开办乡村幼稚园,培养师资是当务之急。陶行知创办了乡村幼稚师范学校,也就是晓庄学校的第二院。第二院开设文牍、会计、整洁、庶务、招待、儿童活动、儿童养护、园务等24项教学做。为解决乡村幼稚师范学校培养教师速度慢、费用大的问题,陶行知创造了“艺友制”,“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由有经验的教师带两三个妇女做徒弟,教授各项教学做,并辅以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管理幼儿的技能。
14、水是陶行知的化名。冰小姐就是吴树琴,与汪纯宜同是安徽休宁人,比陶行知小24岁。1934年陶行知介绍她和另外两个同乡同学投考上海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学习。
15、首先,“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
16、马纯仁(1907—1978):又名昌实。安徽阜阳人。晓庄师范大学部毕业生。1929年被捕,经陶行知保释后在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社、国难教育社从事生活教育的理论工作。1950年后,先生在上海行知中学、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17、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
18、陶行知在为《申报》工作期间,对国共两d的态度是爱憎分明的。1932年2月,国民d特务伪造了“伍豪等243人脱离共d启事”,企图破坏中共组织。2月16日、17日、18日、19日连续四天《时报》《新闻报》刊登了这则假启事,《申报》拖了三天才刊出。对此,中共中央决定用广告形式辟谣,约请《申报》广告处出面办理,由中共支付广告费。于是,在《申报》的广告栏内登出了一封奇特的《致伍豪先生公开信》,信里说:“伍豪先生鉴:承于本月18日送来广告启事一则,因福昌公司否认担保,手续不合,致未刊出。《申报》广告处启。”这使敌人的谣言不攻自破。据陈云回忆说:《申报》刊出辟谣广告,“使白区和全d同志知道了国民d的阴谋,不受其欺骗”。
19、1945年春,陶行知和李公朴、史良等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得到了上海文化界和教育界的民主进步人士的支持。陶行知自己也作过一次题为《民主教育》的专题讲演,他的讲演记录发表在《文汇报》副刊《教育阵地》第二期上。陶行知在文章中指出,民主教育的前提是:“人民第一”“天下为公”,并提出:“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向老百姓学习”。《教育阵地》第七期上还刊有陶行知书写的题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陶行知的文章和题词,发出民主教育的号角声,鼓舞人民的斗志。
20、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21、1937年4月29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七月十七日到二十三日,可说是我们最可纪念的一个礼拜。今年是二周年了。”6月25日的信中有一首诗《江湾月怀七一七》
22、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23、《知行诗歌集》是2012年6月由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陶行知。本书收录了陶行知的儿童诗歌选集《献诗》《救水》等。
24、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25、陶行知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曾经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26、陶行知认为在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造成“田呆子”(劳力者)和“书呆子”(劳心者)两个极端,所以在中国“科学的种子长不出来”。为纠此偏,就必须“(1)教劳心者劳力——教读书的人做工;(2)教劳力者劳心——教做工的人读书。”(3)“在劳力上劳心”是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劳力和劳心的“两橛子”联接起来,“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
27、第12卷后附了《陶行知西旅长编》,写明陶行知乘的是4月23日上午11时的船。不过,疗养院22日下午3时30分曾发病危通知。
28、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29、20世纪上半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等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教育界广泛流行。但是此观点是美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真正解决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30、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A).教育理论研究.2011年第11期.-
31、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史量才与陶行知、黄炎培、宋庆龄等人作了长时间的交谈,一致认为《申报》在此紧要关头,应当表示鲜明的反内战立场。最后由陶行知抱病草拟文章的题目及提纲,交编辑部派人执笔成文,再由陶行知修改,写成时事评论,这就是《申报》于6月30日、7月2日、4日接连发表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文章以精辟的论述痛斥了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引起了国民d当局的极大恐慌。
32、陶行知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是与社会隔离的。一是形式是的隔离,学校围起高高的围墙,挂着“闲人莫入”的虎头招牌。学校自学校,社会自社会,互不相关。二是内容上的隔离,所学所非用,所用非所学,学校教育不能为社会“生利”服务,而社会也当然不支持学校发展。三是培养目标的隔离,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完全是分利的书呆子,学校毕业就等于失业。基于上述原因,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口号,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要把学校的围墙拆去,同时要把“各人心中的心墙”拆除。要把大家的感情,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解放出来,改变过来。把整个社会变成—个大学校。打个形象的比喻,传统学校好比是鸟笼,学生好比是鸟笼中的小鸟。陶行知认为:鸟的世界应该是大森林,主张将小鸟从鸟笼中放出来,到大森林中自由飞翔。同理,学生的世界应该是大自然,大社会。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陶行知认为;把整个社会作为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因为用这样的办法,不论校内校外的人,都可以做师生。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头上顶着青天,脚下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陶行知的晓庄师范的确体现了他“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晓庄师范的活动是与周围40多个村庄连在一起的。如晓庄医院,晓庄中心茶园,联村自卫团,联村运动会等,都有是为农民服务的。正因为如此,晓庄师范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真正与农民,与社会打成了一片。
33、章锡麟.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初探(A).山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三期
34、由于国民d反动派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已难以在四川重庆附近生存。1946年4月,陶行知风尘赴赴来到上海,一方面寻找新的育才学校地址,一方面为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奔走呐喊,他在三个多月内演讲一百多次,并积极筹组“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
35、亲爱的冰小姐!我得到了你的一封信,好像是得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又好像千军万马来到我的面前,听我指挥。我的精神顿加十倍,能做十倍的事并且做得十倍的好。
36、从梁启超家的“王姑娘”说起(性别平等教育35)
37、1930年4月7日,蒋介石密令停办晓庄学校。8日,陶行知起草《护校宣言》:晓庄的门可封,他的嘴不可封,他的笔不可封,他的爱人类和中华民族的心不可封。12日,由于国民d不能容忍陶行知同情共产d的办学态度以及晓师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南京警备司令部发布封闭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布告。该校14名学生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只有23岁,最小的才16岁。陶行知被国民d政府下令通缉。
38、(性别平等教育148)2016年12月初稿,2020年4月30日改定。
39、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40、第生活教育的目的——“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新生命”
41、1927年3月15日,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正式开学,董事长为蔡元培,校长兼秘书为陶行知。在开学典礼上,陶行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他说:“本校特异于平常的学校有两点:一无校舍,二无教员……本校只有指导员而无教师,我们相信没有专能教的老师,只有经验稍深或学识稍好的指导。所以,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有不及他们之处。我们认清了这两点,才能在广漠的乡村教育的路上前进。”于是,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就成为他培养乡村教育者和实现改造中国教育的基地。
42、1926年陶行知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放在当时,这还是很先进的,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人的农村进行教育,这在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可以说,单单就这一个宣言,就足够八陶行知放在很高的位置了。这是改造了中国的教育。
43、谨以此文纪念陶行知先生逝世70周年(1891—1946)
44、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45、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46、《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和及其方案》生活教育社1945年10月10日自刊版本
47、依据最新的精神医学知识,外部刺激只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因,还有内在的生物学因素。
48、无论你承受了多少煎熬无论你有多么大的压力无论你有多少难以摆脱的工作考研其实就是一件小事, 一件让你熬过了多半年时光的小事, 一件能够让你华丽转身的小事, 放轻松,接受它,战胜它!
49、陶行知是一位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认为要改造落后的中国,应先改革中国的教育。他经常对人说:中华民族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而中华民族教育的根本出路又在于中华民族乡村教育的出路。换言之,中华民族的乡村教育出路找到了,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出路就找到了。为什么要从乡村教育入手呢?陶行知认为,中国以农立国,85%的人口在农村,全国85%的文盲也大多在农村,农村问题解决了,整个中国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如何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呢?陶行知认为:只有通过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和发展的新教育。通过教育的力量,最终达到:“使农民变成快活的神仙,农村变成西天的乐园”。陶行知一生致力农村教育改造,先后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其原因、目的也在于此。那么,在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下的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一是农村学校数量很少,人口占大多数,学校却占少数。二是农村教育“完全走错了路”。用陶行知的话来说:“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这种离农的“死教育”当然要彻底改造,彻底抛弃。陶行知要创办的乡村教育完全与此相反,他不培养“书呆子”,不培养“小名士”,不为少数人升官发财服务,而是通过乡村教育改造,使中国的一个个乡村都有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50、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77b64a0101h6hq.html (访问日期:2016年11月30日)
51、一月一日系晓庄学校落成纪念日,将有大热闹。深望您及全家均在此同乐。幼稚园已开学,收了徒弟三人,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先生,此法非常有效。时局稍静,您是可以享优先权来此学习的。
52、PleasefollowourWeChataccountandofficialwebsitefordetailedinformationonanoverviewofColumbiaGlobalCentersandupdatesofoureventsandprograms,includingdescriptionsoflocal,regional,andinternationalpartnerships,programmingandprojects,centerinterests,prioritiesandthematicfocus,andcenterpersonnelandspace.
53、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造,为中国教育寻找出路。他一面猛烈批判中国传统的“旧八股”和西化的“洋八股”教育,另一方面又在批判的基础上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她与时代发展同步,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趋势,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生活力和创造力。具体地说,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以下特色:
54、 陶行知主张“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乡村幼稚教师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本乡中“资质聪明,同情心丰厚之妇女”,二是乡村教师的夫人、姊妹和学生。把她们训练成乡村幼稚教师即可以为乡村妇女谋得一职业,又可以增加她们的家庭收入。
55、可以看出,陶行知还是希望妻子继续学习文化,了解并参与自己的教育事业。
56、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视为艺术家的派头。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说话尖刻,爱讽刺人。
57、《中国教育改造》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58、1926年陶行知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这个宣言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放在当时,这还是很先进的,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人的农村进行教育,这在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可以说,单单就这一个宣言,就足够八陶行知放在很高的位置了。这是改造了中国的教育。
59、“历史上的中国校友”系列意在展现多元角度下,那些于近代赴哥大留学的中国学生如何逐步成长为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巨擘,并引领社会进步与革新。我们希望,这一系列能够传递先辈之光,激发相关讨论,建立起当代学子与先辈精神交流的桥梁。
60、《陶行知语录》中各篇导言和解读都由国内教育专家和学者撰写。导言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点明各篇主旨;解读细致深刻,凸显名言警句的思想内核和现实意义。专业的导读和解读,反映了陶行知研究的当代成果,是认识理解陶行知的钥匙,是发扬陶行知思想现实意义的坚实基础。
61、这是本栏目的第二篇原创推文:《万世师表:陶行知》
62、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创办山海工学团时发明的一种通过发动小孩子或小学生充当老师来普及教育的方法,具体来讲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他把这些能识字、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小学生成为“小先生”,故称这种方法为“小先生制”。陶行知认为,“小先生制”是普及教育的最好方法。他说“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优点:有利于女子教育的普及;能使中华民族返老还童,使成人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不花钱便能接受教育: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白天学习,晚上教人。
63、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64、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65、《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上海儿童书局1932年10月初版本
66、因此,陶行知要求教师和家长,不要束缚儿童的双手,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儿童大胆地讲,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大胆地提问是多么的重要。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自己的时间去创造。六要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正确地指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