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75句)

时间2023-08-14发布admin

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

1、有一天,个性极度好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2、“良知”是与生俱来的,能判断是非、善恶、耻辱等等。比如说你和朋友闹掰,一天朋友急需用钱但又缺钱,良知告诉你应该借钱给你朋友。但我们心中有很多顾虑:怕朋友还不上、曾经跟我吵架、有的还幸灾乐祸等等。我们应该按良知行事,其他统统去掉。

3、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

4、说到传统儒学,我们可以联想到“存天理,灭人欲”之类的话,可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

5、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6、性与情本来就是人的两条腿,理学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性”这条腿,这样就缺了“情”这条腿,然后需要通过到心外去寻找另外一条腿来弥补。对万物万事进行“格物”,从而得到各种各样的天理与道理(也就是格物致知),来弥补心的不足。

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8、即使周积匆忙跑进来,但王阳明还是已经虚弱到倒了下去,直到很久后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道:“我走了。”

9、心之本体,原本不动。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1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经典语录及解读)。

1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2、“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13、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4、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15、王阳明在儒释道兜兜转转,不断研究。其实梦想也是,想做侠客,想做将军,想做诗人等等,不断在试错。没有前面各种的尝试,不可能有后来的心学创办。

16、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7、人生启迪: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如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就可能适得其反、劳而无功。熬不过等待的人,熬不到幸福;经不起挫折的人,长不成傲骨。

18、某一夜,王阳明从一个美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19、人到底是什么?这对我们人来讲,是一个终极的命题。康德讲了三大批判,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可是康德到了晚年的时候,他自己写文章总结,他说其实我写的三大批判,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就是人是什么。我们只有对“人是什么”做了精深地研究和思考以后,我们才能从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才能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幸福。如果我们对自己是什么都不了解,我们没办法很好地安排我们的生活。

20、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21、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22、人生启迪: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由此看来,要养浩然之气,就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

23、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2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5、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26、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7、知行合“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

28、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29、 (感悟):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30、在动态加工中,不要搞间歇。无动于谐,即无动于静。

31、王阳明伪造了各种迎接正规军南昌的公文,在这些公文中最显眼的,就是十万正规军的人数。

32、王阳明之所以那么多人崇拜,就是他不仅创立学说,还利用自己的学说做了很多业绩。比如南赣剿匪成功、平定宁王、平定广西戡乱,从来没有失败过,简直是战神。

33、这句话其实与释迦弥尼在顿悟以后的话很相似:“异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智慧的,只是被遮蔽而已。就像王阳明悟到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圣人就在我们的内心。

34、王阳明创立自己的一套心学理论,非一日之功,而是通过不断在是错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35、王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传习录》里面有明确的记载,这个故事的原文给大家分享一下,叫“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翻译过来就是有一次先生在南镇这个地方游玩,与他同行的一个朋友就指着山上的一个花,就问阳明先生:您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可是这束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无论是我们看到它还是我们没有看到它,这个花都存在,可您为什么说心外无物呢?这个朋友对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就提出了批评。

36、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37、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先学习理论,这是“知”,去实践了才是“行”,但我可以去先学习理论而不去实践呀,怎能说知行是合一的呢?

38、朱熹说洞察世间的规律通过“格物致知”,王阳明看完朱熹的书就开始约朋友去“格竹子”,格了七天七夜晕倒了也没有收获。王阳明叹道:“圣人之说可疑也!”于是开始怀疑最权威的理论,不像其他考生陷入应试的思维困锢之中。就像鲁迅的“从来如此,便对么?”进行怀疑当时的真理。

39、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40、大家读《道德经》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老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明确地提出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

41、  故事背景: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42、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43、解析: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个理。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44、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45、王阳明说:“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

46、大盗这回一点都不爽快了,连忙摆手拒绝:“不方便,不方便!”

47、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48、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4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0、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51、学习应该返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52、理学把心分为性和情两种,这两种都是与生俱来。“情”就是人的七情六欲,理学家要求人们不要表现情欲;“性”是一个人作为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主要是仁义礼智信等“良知”),也就是天理。理学大师朱熹说:心不是天理,心其中一部分的性才是天理,情不是。

53、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54、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55、 (感悟):  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顺应自己的本性,顺从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合道。绝不是要别处再求一个凌驾于人心万物的道。那也不是道,是妄。  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5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57、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58、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心即是理。天下有没有什么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

59、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60、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61、哪怕王阳明亲自审问,他还是用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

62、世间之事,有些看似礼实则非礼;有些看似不雅,本质上却是礼貌。

63、“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64、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65、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66、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67、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68、 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69、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70、因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得搞清楚。我们利用煤、利用石油,我们发展物理学、发展生物学、发展化学等等。我们人类如果想很好的生存,一定要了解世界是什么,比如《神农本草经》有几百味草药,它们的属性是什么,产地是什么,如何炮制,它的药性是什么,它解决什么疾病。这种学科它建立在“世界是什么”的研究。

71、突然,在深夜,我意识到了认识事物的目的,我开始认识圣人之道。我是自给自足的,要东西是不对的。

72、致知二字是千古圣学之秘。向在虔时终日论此。

73、很多人在发榜现场因为没看到自己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因为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

74、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