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诸葛亮摆空城计歇后语(26句)
诸葛亮摆空城计歇后语
1、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2、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3、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现将有关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
4、这些毕竟都是猜测而已,关于那首曲子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所以笔者掌握的很可能是第一手资料!因此,笔者很郑重其事的焚香沐浴并斋戒三天,然后于今天告诉大家诸葛亮那天到底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希望大家看仔细、记清楚,以后和别人论三国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谈资跟别人炫耀。
5、拼音:huǒ shàng fáng dōu bù zháo jí
6、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7、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8、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9、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10、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11、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12、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13、
14、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15、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6、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但切忌多次使用。
17、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8、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19、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20、(出)口成章 (没)齿难忘(风)平浪静 (波)澜壮阔
2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2、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23、“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24、参考文献:《三国志》、《魏略》、《晋书》等
25、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