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世界文化遗产一一长城(47句)

时间2023-08-13发布admin

世界文化遗产一一长城

1、   南长城主要以楚、齐、魏、韩、中山国等为代表,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2、嘉峪关长城文化价值高、基础条件好、展示资源丰富,在全国长城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嘉峪关已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明长城保护和展示利用的重要点段。目前,嘉峪关市境内有6公里长城墙体、94公里壕堑、8座关堡、49座烽火台和敌台,实现了安全保护设施全覆盖,共设置安装了长城保护标志234块、宣传警示碑77块、保护界桩2225个、保护围网86860米,聘请了13名长城保护员。

3、角山是万里长城从老龙头起,越山海关,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故称其为“万里长城第一山”。因其形势险峻,进而成为山海关的天然屏障。其峰为大平顶,平广可坐数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龙首戴角,故名角山。

4、   楚国长城:楚长城筑于楚怀王三十年之前,当时称作“方城”。其位置从今河南泌阳北到叶县,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竹山县境内,用于防御邻国的进攻。

5、老龙头还有这历代长城中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澄海楼。矗立于龙头之上,领衔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它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被誉为海亭风静,为古榆关八景之一。乾隆皇帝曾五次登临澄海楼观海赋诗,还首创了咏海的禁体诗。

6、   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史记·秦本纪》在记载秦简公六年(前409年)沿洛水修筑长城时,就只用了“堑洛”两字,《北史·契丹传》载:“契丹犯塞,文帝北讨至平州(今河北卢龙县)遂西趣长堑。”

7、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孔庙、孔府及孔林;大昭寺、罗布林卡;安徽古村落;土司遗址;

8、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

9、标准(iii):位于今甘肃省建于西汉的长城防御工事的夯土部分和同样有口皆碑的明朝砖石建筑都反映了长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见证。

10、191220011列入文化遗产列入标准:ⅠⅡⅢⅣⅥ

11、清晨,我们乘上开往八达岭的汽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十几分钟后,已经能望见灰蒙蒙的山了,随着汽车的疾驶,山越来越近了,在群山峻岭之间,我看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白色飘带,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那就是长城,因为离得远,所以像一条白色的飘带,汽车不停地行驶着,离长城越来越近了,我看的清了,看清了长城两边,锯齿形的边缘和中间的走道,好长好长,望不到头,瞧不见尾。我兴奋地高喊起来:“我看到长城了!真长啊!”妈妈告诉我:“这儿只是一段,要知道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一万多里呢!”

12、   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用以表示关口要隘。这些被称之为塞的关隘,有的就在长城之上,有的则在离长城很远的地方。另一个意义是用以表示长城。如《史记·匈奴列传》载:“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后汉书·乌桓传》载:“秦筑长城,汉起塞垣。”

1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14、开放区域:老龙头景区、天下第一关景区、孟姜女庙景区、王家大院室外游览区

15、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16、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1万千米。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3万余处(座/段)。

17、说起明长城肯定要说嘉峪关,它是西部保存最完整的长城关隘,也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还是明代丝绸之路商贸繁荣的见证者。

18、   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由蒙恬率部和沿线军民共同完成,后期则大力修建长城。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

19、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纪念币于2004年11月8日发行,正面图案为国名年号国徽,背面图案苏州园林之拙政园内的亭台楼阁和泉林花木,发行量为600万。

20、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21、   汉武帝登基后,连续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将其驱逐至漠北,修复了蒙恬所筑秦长城,又修建了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此时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其军事防御作用也随之终结。

22、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和十年(前328年),秦国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年),惠文王令张仪筑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楼烦南侵。接着,又大举进攻义渠,使之臣服。至秦昭王,灭义渠,置北地郡,秦国北部边境与匈奴相接。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2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本世纪20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24、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称“世界文化遗产日”)

25、自然而成的“长城倒挂”之景,犹如游龙巨蟒从崖顶逶迤而下,直插谷底,又依山背奔腾而上。

26、   中山国长城:中山长城是为了防御西南赵、晋的侵扰修筑的。筑于赵成侯六年(前369年)。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

27、据史料记载,秦、汉、明都在甘肃境内修过长城,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达2万里,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万里长城。如今走在千里河西走廊,人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明长城的遗迹。

28、山海关建于公元1381年,依山襟海,雄关锁隘,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29、   为了对付来自漠北突厥的南下袭扰和掠夺,隋文帝杨坚自建国伊始,就把修筑长城、巩固边防,视为重要国防政策。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除了继续防御北方突厥的袭扰之外,还要着力对付来自西北方面吐谷浑的侵袭,为此曾先后两次修筑长城,动用劳力之多隋代前所未有。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28年中,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发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前代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30、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纪念币于2002年10月25日发行,正面图案为国名年号国徽,背面图案为长城烽火台,内缘右上方为蜿蜒的群山和绵延的长城,发行量为1千万。

31、山海关古城以6000米古城墙为主线,再现了古城含蓄隽永、庄重典雅的明清古韵。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城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瑞莲阁等历史文化景观。

32、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33、   汉武帝修筑长城驱逐匈奴,对维护西汉帝国的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34、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扩展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35、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纪念币于2005年5月12日发行,正面图案为国名年号国徽,背面主图案为随地势高低而就、错落有致的丽江古城,其背景为玉龙雪山。发行量800万。

36、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纪念币于2004年11月8日发行,正面图案为国名年号国徽,背面图案周口店“北京人”复原像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行量为600万。

37、标准(vi):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修建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同时还可以保护其文化免受外来野蛮习俗的破坏。长城浩大的工程意味着建筑工人的大量艰苦遭遇,曾多次在中国文学中被提到,比如陈琳(约公元200年)的作品《武军赋》、杜甫(公元712-770)诗歌作品以及明代的通俗小说等。

3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城的各组成部分分别都被列为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地。2006年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是用于保护和管理长城的具体法律文件。长城的系列保护规划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和完善,覆盖了从总体规划到省级规划和专项规划等不同层次的规划方案,是全面保护和管理长城的重要保证。中国国家文化遗产管理局以及长城所在地的省级文化遗产管理局负责指导地方政府实施长城保护和管理措施。

39、中国安阳殷墟;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福建土楼;

40、德国长城全名叫“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以多瑙河、莱茵河等为天然边界,筑起了一道约550公里的防御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德国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1、古罗马长城由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安东尼长城和德国的上日耳曼-雷蒂安边墙三部分组成。罗马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罗马皇帝下令修筑了位于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和安敦尼长城;位于德国的“千里长城”日尔曼长城。

42、老妈告诉我我三岁时去过北京了,可惜我怎么回想都回想不起来了。

43、   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以前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行动迟缓,很难抵御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44、长城(TheGreat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45、祁连山、绿洲、荒漠,这些都是行走在甘肃境内目力所及的景观要素,而随处可见的长城遗迹,则与这些大自然的背景形影不离。那些国宝级的残破的土墙、土墩台、壕沟,是战国秦、汉代乃至明朝陆续修筑的,它们代表着中央王朝面对西域或攻或守的决心。

46、C(iv):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