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咏雪诗郑板桥(20句)
咏雪诗郑板桥
1、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2、至于究竟是哪八个人,则说法不普遍认为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3、第三四句写得就更加有趣,诗人正是进一步地描写了内心的感受,“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房檐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院子里的梅花也被积雪给覆盖了,看到这院中的梅花,它们是品格是多么坚强,又是多么不寻常。这两句看似在写景,其实诗人还是另有所指,正是通过对于梅花的描写,以此告诉了世人许多的大道理。
4、郑板桥为人非常正直,有一年灾荒,因为他擅自开仓放粮,救助灾民而被罢官,罢官后不得不回杨州老家,靠写诗、作画、卖画为生。
5、雪是很寻常的景物,每当到了冬天,或者是在初春时节,天气变冷了之后,那么都会下雪,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看到雪景可能不会有任何的感触,只觉得那是雪而已,但是对于诗人来说不一样,他们看到了地面上的皑皑白雪,自然是会诗兴大发,于是很多的经典咏雪诗,正是在这样的情形创作出来的。
6、郑板桥题诗的形式变化多端,不守成规,不拘一格,自然成趣,达到书佳、行款得体,画亦随之增色。所谓行款得体,即是视画面的实际,进行构思,讲究构图的形式美。
7、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8、《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9、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10、郑板桥的书画现在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但他的轶事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巧骂豪绅、巧判趣案、在茶壶上写诗等趣事,都广为流传,可见民间百姓对他的喜爱。那么当这样的一位文人正儿八经写起诗来,又能写出怎样的妙作呢?
11、虽然也是七言四句,但这首诗无论每句的尾字还是偶数字,都不符合格律诗的标准,所以属于古体诗。
12、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
13、本期要和大家分析的是郑板桥的一首高水平咏雪诗。一日清晨郑板桥推开房门见到大雪,一时见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山中雪后》。全诗写的不过是寻常雪景寻常梅,通篇更是无一个名句,只是淡淡写来就美得令人心醉,成一首咏雪名篇。
14、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5、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16、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17、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18、郑板桥使用数字作出《咏雪》这样朗朗上口数字诗之后,这种简洁表达方式也渐渐被人们所喜爱,在郑板桥之后也有着很多人模仿着郑板桥这首《咏雪》来作诗,如在后来比较出名由乾隆皇帝所作《咏雨》还有不知道是谁做作《数星星》,以及后来《咏书》《咏林》等。
19、郑板桥的诗如果从字面上来看的话,会让人觉得很普通,不过这也是清朝诗人比较独特的一个地方,尽管看似写得很普通,但是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写得也是很有唯美,在这首《山中雪后》一诗中,郑板桥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把所见之物描写得生动有趣,读来那也是朗朗上口,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