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关于节俭的名人故事(59句)

时间2023-08-06发布admin

关于节俭的名人故事

1、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其大意是剩饭剩菜不许丢弃,可以给服役下人吃;如果人不吃,就用去喂猫;如果猫不吃,就晒干后拿去喂鸟,总之不能浪费。雍正还特别警告说,“我会派人不时检查,谁要是违反,必定治罪。”

2、第三层是自然资源保护(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

3、“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而我的父亲不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油。李享取了一个饼,慢懂把手上的油擦下来。玄宗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觉得李享太浪费了。但让玄宗意想不到的是,李享擦完油,把沾满油的饼有滋有味地吃了下去。玄宗看罢,非常高兴。夸奖李享说:“幸福的生活应当珍惜。”

4、为了节约用水,老郭把家里的坐便器换成了节水型抽水马桶,并用洗漱用水和洗澡水冲厕所,用刷锅洗碗水浇花,家里的用水量从原来的每月6吨减少到1吨。

5、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6、史学家司马光的一生也十分俭朴,并把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训俭示康》便是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认识所作。在文中,他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他的熏陶下,司马康以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受后世称赞。

7、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d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去我们d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勤俭节约,就一定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

8、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9、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

10、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11、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12、意思是说:这件被单是用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的,如果把这些边角料丢弃实在太可惜了。大臣们跪地高呼万岁,心想大明皇帝都节俭成这样,我们当臣子的就更应该节俭了,于是上行下效没有人敢铺张浪费。

13、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约翰洛克菲勒投宿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14、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15、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16、目前,太原市民用水量每人每天平均是100升至150升,而老郭全家每天的用水量才60升。因此,自来水公司抄表员记录时,还误以为老郭在水表上动了手脚。

17、在极少的业余时间里,他也不热衷于企业家们钟情的贵族运动,更新换代频繁的高档电子产品从来都与他“绝缘”。他现在用的手机,不是那种高档的商务智能手机,而是很普通的那类,他认为只要能接电话,1000元的也就足够了。

18、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9、以清廉自奉,才能以丰厚奉他。关于曹操的大方,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清楚,老曹对关公可够大方的: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蹄金,下马一蹄银;又送锦袍、送赤兔。细节有些夸张,但还是有历史依据的,史书记载他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得了奢侈品,马上赏赐给有功的人,只要功劳级别够得上,绝对不吝惜千金。曹操正因为对自己吝啬,清空自己心里的贪欲,才能腾出这么多富贵赏给他人。这也是给智慧腾出空间的一个表现。

20、►(魅力三建)关于临洮洮阳都市花园项目,我们如是说……

21、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22、毛泽东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员,从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终身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他的饮食可谓简单随意,一日两餐或三餐,粗茶淡饭,不吃山珍海味。吃饭时不小心掉到桌面上的饭粒,他都一粒粒夹起,送到口中,从不浪费。

23、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24、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

2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都是古人重视粮食安全的警句。为了处理剩饭剩菜的问题,雍正专门下过两道圣旨。第一次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给御膳房下旨:“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

2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入到家风家教当中。

27、后来,苏轼被贬黄州,他不但自己亲自耕种,还实行计划开支,这就是后来曾国藩都为之效仿的“房梁挂钱”。

28、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29、从这些细节看,曹操对物质享受没多大兴趣,何以如此呢?

30、赵匡胤教女俭朴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31、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的女王,她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32、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33、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

34、   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35、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褪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36、先说说曹操生活上的节俭。诸位读者已经熟悉的故事我就不重复了,咱就挑几个细节讲一讲。

37、”于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让玉工雕琢它,然后又卖了出去,把钱给了献玉的人,让他成了富翁,然后送他回家去了。

38、水箱漏水总是最多,进水止水橡皮不严,灌水不止,水满了以后就从溢流孔流走;出水口止水橡皮不严,就不断流走水,进水管不停地进水。

39、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40、徐特立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41、曹操起初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当一个郡守,建立名誉,除残去秽,清除地方上的丑恶现象,让世人都明白他的志向,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后来形势所迫,他不得不回家,但也不急着出来找工作,而是打算用二十年时间好好读书,锻炼身体,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但又迫于形势,他的这个主观愿望不能实现,不得不出来南征北伐,为国家讨贼立功。

42、其实这并不仅仅是朱元璋治理大臣浪费的手段,而是他自己一生勤俭节约的写照。

43、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汉献帝要封曹操为魏公,曹操在给汉献帝的回信里说到对自己的期许时,有这么一句话:身非己有,不敢自私。意思就是说,我的身体不是属我个人所有的,不敢只顾自己,有什么私心。这句话虽然有点自我标榜的味道,但曹操当初出山,还真不是为了私利,他是个使命感很强的人。

44、太平元年(1021年),张俭以左丞相之秩。长中书令,进封鲁国公。增加邑户。改赐推忠匡时守节功臣。

45、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46、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继承,那么关于名人的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又有谁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47、到了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唐代,勤俭节约的观念依然受到提倡。李绅从“四海无闲田”的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将“盘中餐”的粒粒粮食与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凝成了“粒粒皆辛苦”的名句,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教育。

48、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49、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美食家苏轼,曾自称“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其实他在饮食上十分节俭。

50、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十二月,已经担任太常少卿的张俭作为副使,随正使、长宁军节度使耶律汉宁出使北宋,开泰元年(1012年),迁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开泰二年(1013年),正授枢密直学士同修国史:开泰三年(1014年),加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开泰四年(1015年)春,迁枢密副使;夏六月,授宣政殿学士、守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冬十月,授枢密使,加崇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修国史,特赐翊圣佐理功臣;开泰五年(1016年)秋,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加赐竭节功臣;开泰七年(1017年)冬,加政事令。

51、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也叫“绨衣”,‘绨’在当时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就是这样的龙袍,汉文帝也一穿多年,破了,打个补丁再穿。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衣着不准长的下摆拖地。帐子、帷子全没刺绣、不带花边。

52、美国《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诚以1580亿人民币排名第1位。对于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却不怎么讲究。皮鞋坏了,李嘉诚觉得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所以他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平常事。

53、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54、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55、像这样一生为民、俭朴勤政,并不断改进政策,为强国富民孜孜以求的皇帝,历史上实不多见。当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升,都堆到粮仓外边了。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所有皇陵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好东西。

56、恐日久懈怠,尔总管等再行严传各处首领、太监,见有米粟饭粒,即当捡起。如此不但仰体朕惜福之意,即尔等亦免暴殄天物。应不时查拿,如有轻弃米谷者,无论首领、太监,重责四十大板。如尔等仍前纵容,经朕察出,将尔总管一体重责。”扩展资料:关于古人节约粮食的故事还有以下:苏轼“房梁挂钱”

57、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58、太平五年(1025年)春,出京任武定军节度使,赐佐时全节功臣,夏六月。改任彰国军节度使。冬十二月又改任大同军节度使。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