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论语的名言(49句)
关于论语的名言
1、(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2、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3、“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4、(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5、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7、“三十而立”这个词,现在大概可以被列为逼婚常用语。这句话原本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9、(译)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10、(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12、(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6、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8、解释:君子待人和顺友善,但不会盲目附和,人云亦云。小人虽常和他人保持一致,却是毫无原则、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
19、(译)孔子说:“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20、(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1、每年花开时节,我邀约朋友来家共赏。赏花只让识花人。我们有时在露天,有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2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24、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25、(注释)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担心自己没有可以立身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具备让人知晓的本领。
2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8、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29、这句知名度很高的孔子语录,出自《论语·里仁》。很多人会照字面意思理解成:父母在,不要出远门。
3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1、(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
33、(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34、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35、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6、(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38、(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39、(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40、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1、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42、家风:耕读传家久,孝友继世长;家训:知书明理,忠孝仁义,勤苦俭约,立业兴邦。
43、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44、(注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讲究信用。
45、(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46、季文子是鲁国的一名贵族。显然孔子并不赞成季文子做事想太多,想两次也就够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
47、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8、赵普去世后,家人打开他的箱子,发现只有《论语》二十篇。后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评价他。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