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71句)

时间2023-07-18发布admin

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1、晷(guǐ):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

2、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3、在邻居还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他已经点着油灯在学习了。在炎热的夏天别人都出去乘凉,他却躲在屋子里喂蚊子,只因对数学太痴迷。在寒冷的冬天,他把砚台放在脚边,一边磨墨一边做练习。每到了逢年过节,他都不去走访亲戚,只会在家里埋头看书。

4、③《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孜孜不倦。”(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5、开发自己的智能,“勤奋”二字最紧要的,人的天资是有差别的,但勤奋比天资重要得多。

6、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7、注:本文分享的资料包由优教之家统一整理。所有资源免费下载,仅供大家学习交流,不可商用,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8、  杨时,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 (关于勤奋好学的故事)。

9、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10、勤奋学习,就是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更进一步的指示,扩展更广泛的课外积累,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勤奋学习就是面对学习作业,能一丝不苟的完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能积极找出困难的原因,勇于克服,不解决困难时不罢休。卡

11、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12、海伦·凯勒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13、萤囊映雪: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 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14、  出处:《汉书》: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5、  人物:孙敬。东汉人物。因年轻时热爱读书,被人称为“闭户先生”。据汉书记载,孙敬后来成为一代大儒。书,算是没有白读。  

16、②《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17、“看拼音写词语”练习卷一键生成,高清含答案

18、三分钟过个明白年 | 神画风  |  许吉如

19、文具是自己买一个钢笔尖,绑在竹枝条上自制的蘸水笔,墨水用颜料清水自己兑制。甚至连晚自习桌上照明的自制土油灯都要两到四名学生合用……

20、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可能会想,华罗庚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肯定在大学上学。而这样想你就错了。华罗庚只读过初中,根本没上过大学。它的成功靠的是勤奋、刻苦地自学。

21、“映雪”:“映雪”的故事出自《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22、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23、不只华罗庚,还有牛顿、苏布清俄等很多的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都是靠只勤奋获得成功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像他们一样勤奋学习,为将来的成就做准备!

24、我们不要因学历而使自己的前程毁灭,我们也要象许振超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投入到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整体素质,塑造一个新型自我。

25、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26、大物理学家牛顿,从小就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问题感兴趣。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他更刻苦勤奋,一丝不苟。一次,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忽然觉得肚子有些饿,便想煮鸡蛋吃。他把“鸡蛋”放入锅中后,继续实验。过了一段时间,他猛然想起煮着的鸡蛋,当掀开锅盖时,吓了一跳。原来锅里竟“躺”着他的怀表,而手里握的却是鸡蛋!正是因为他的勤奋精神,牛顿才成为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

27、释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28、有些人并不真正懂得勤奋是怎么回事,如在学习上,他们总想走捷径,希望有什么秘诀、或作弊等来帮助他们。他们夸夸具谈,却不能静下心来读点书,他们总幻想着成功,坐等着明天,希望有一天从天上掉下一块馅饼来,这又怎么可能呢?不学开车就不会开车,没有勤奋就开不了好车,这是再好明白不过的道理。只要你尽力了,无论你最总的结果如何。你都是胜利者。因为你已经战胜你自己了。

29、于是他更加发奋读书,夜里读书困倦的时候,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当然痛得睡不着觉了。就这样夜以继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

30、    从半文盲到技术管理,对于一个没机会接受系统教育的人来说需要多勤奋的学习?但是,我家这位长辈从来不谈自己的往事,笔者在此难以分享他的经历。

31、当苏秦车驾经过洛阳他的家门时,苏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这副威仪,吓得俯卧在地,头都不敢抬。以前他们的那副势利小人相现在都无影无踪了。苏秦回到赵国后,赵肃候立即封他为武安君。

32、类似的故事大家问问长辈,或许他们都经历过,但因为在他们那一代人当中过于稀松平常,他们自己都懒得讲,或者是讲的太多大家根本没当回事去听。

33、出自于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34、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成为史家之“绝唱”,不就是因为浙江禹穴前留有他的足迹,万里长城有过他的身影,泪罗江畔响起过他的沉吟?

35、  出处:《新唐书》:“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李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36、TA的心愿是:希望和妹妹一起成为优秀的文津学子。

37、但是,根据世界阅读组织统计,古代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却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

38、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39、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40、时间:2019/10/0501:11|分类:文字大全

41、(图)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2、在不懈的努力下,1869年,爱迪生的第一个发明——自动数票机问世了,他欣喜的把机器抱到了国会,遭到的却是无情的拒绝,资本主义制度下,选票上玩花招是必然的,他们不需要清醒的机器。

43、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凿壁借光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

44、释义: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45、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46、凿壁借光:成语典故指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47、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中专生,上的是职业类学校,没必要象名人那样刻苦勤奋,我们太平凡了,也创造不出什么大发明,我们只要不旷课、不早退学不学都无所谓。其实,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我们有必要勤奋刻苦,它依然是我们学习中最锋利的武器。我们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突破也就是没有虚度年华,不要等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8、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9、在通往世界冠军的道路上,邓亚萍不知洒下了多少奋斗的汗水。邓亚萍的父亲也是位乒乓球运动员。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不到5岁就开始打乒乓了。邓亚萍个子矮,天生就不是打乒乓的料。为了补充身体条件的不足,她双腿绑上沙袋练习,常常练得脚底都起泡了。而且她经常给自己增大运动量,一练一身汗,一天差不多要换五六次衣服。所以,最后的王者不是她还是谁呢:是勤奋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

50、孙敬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视书如命,酷爱读书,常通宵达旦,人称“闭户先生”。

51、  祖逖,晋代著名军事家,北伐领袖。早年在司马各王的赏识中壮大,后率亲族乡d南下。祖逖于公元317年组织流民北伐,几年间迅速收复被后赵占领的黄河以南大片失地。与祖逖有关的成语还有枕戈待旦、中流击楫等。  

52、下面是点播时间。TA想点播《勤奋好学的故事》送给全体文津学子。

53、勤学苦练 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 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 学而不厌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据鞍读书 折节读书 日积月累 艰苦奋斗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勤勤恳恳  

54、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55、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56、一天,爱因斯坦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

57、2019年9月1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心爱的妹妹加入了我们文津这个有爱的大家庭。这里有美丽的校园,温和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相信你来学校的第一天就已经爱上了我们这个大家庭。记得暑假的时候,我们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短跑50米的时候,只要成绩不理想,你就和妈妈说再来一次,你希望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你的小学生活。你身上那股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将学习变成喜欢的事情、快乐的事情,爱学习、会学习、好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完整的文津学子。

58、司马迁的写作“天才”,盖叫天的表演“天才”,各迅的文学“天才”,牛顿的物理“天才”,以及所有成功者的“天才”都在证明:没有勤奋这个伟大的母亲,成功这个骄子是绝不会出世的。

59、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60、习近平最牵挂的人 | 看哭 | 中国为什么不受西方待见 

61、程门立雪,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杨时,北宋时期人。幼年时期聪颖异常,能写文章。熙宁九年,杨时中了进士门第。后来,杨时拜当时“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为老师。一天,杨时有问题想请教老师,来到老师的住处,结果老师正闭着眼睛睡觉,杨时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来时,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62、“悬梁”讲的是东汉时期孙敬的故事。出自班固的《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63、  出处:《颜氏家训》,(梁)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

64、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读一读,10篇关于古人勤奋的故事!

65、因此,苏秦佩带了六国相印,从楚国回赵,仪仗队有几里路那么长,骑兵步卒,执戈持盾,围绕在苏秦座车之旁,车前车后,旌旗蔽天。各国诸侯派来的专使,随节获送,俨如一个国君出巡。

66、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67、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68、出于《史记·孔子世家》的典故,原为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现用于比喻读书勤奋。

69、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夜夜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70、华罗庚的少年故事华罗庚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他小的时候,却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华罗庚上学时,老师和同学发现他口齿不清,行动不灵,总是笨手笨脚的,又寡言少语,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罗呆子”。而且背地里常常议论:“华老祥家的‘罗呆子’长大了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其实,华罗庚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动脑筋,只是他平时少言寡语,又笨手笨脚,因此别人总是察觉不到。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使他后来成为一名卓越的数学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