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心语 > 句子大全 >

精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58句)

时间2023-07-17发布admin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监督。由于威胁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极不可信赖的手段,所以,监督也就成为儿童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2、根据兴趣概念的分析,赫尔巴特区分了相互区别的阶段:注意、期望、要求和行动。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阶段,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3、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关,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赫尔巴特认为,选择的目的固然重要,但仅位居次位,最重要的是必要的目的。

4、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5、因此,必须加强对儿童的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6、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有两种:一是“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职业有关的目的;二是“必要的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最高和最基本的目的,即道德。

7、总之,应该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同一个过程,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

8、——选自《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

9、通过实验发现支配教育活动的一般法则,从而达到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及对教育活动的有效控制,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10、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和《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

11、赫尔巴特虽不赞成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理论和官能学说,但继承了他关于经验感觉是知识唯一源泉的主张,承认物质的实在性。

12、“训育”是道德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训育就是对青少年的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训育可以激发情感,或者抑制情感。它是与管理、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14、(5)根据社会的兴趣,应设立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

15、在教学中,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那就是说,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源于观念,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16、公平或报偿指当人故意作祟时予以应有的惩罚,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7、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18、赫尔巴特认为,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可以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他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9、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过程和含义是:当新的感觉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学生在原有观念基础上把这些进入意识阈的分散的感觉刺激,吸收、融合并同化新观念,并构成观念体系,即“统觉团”,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这一过程就是“统觉”。统觉实现的条件是兴趣,兴趣赋予统觉活动以主动性。

20、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据此,他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这一点,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赫尔巴特揭示了这一原理,使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深化”了。

21、这是赫尔巴特课程论的一个基本主张。课程要与儿童日常经验保持联系,不可脱离他们的经验内容,强调直观教材的使用,与儿童经验联系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赫尔巴特把兴趣分为六种:①经验的兴趣;②思辨的兴趣;③审美的兴趣;④同情的兴趣;⑤社会的兴趣;⑥宗教的兴趣。

22、因此,德育决不是要发展某种外表的行为模式,而是要在学生心灵中培养起明智及其适宜的意愿来使绝对明确、绝对纯洁的正义与善的观念成为意志的真正对象,以使性格内在的、真正的成分——个性的核心——按照这些观念来决定性格本身,放弃其他所有意向,这就是德育的目标。

23、①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第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兴趣相一致。

24、凯程VIP集训营:集训营环境介绍 | 20集训营喜报 | 凯程暑期集训营 | 教育学集训营 | 暑期集训营开营 | 百日集训营 | 雏鸟班集训营 |

25、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26、只有体现这5种道德观念的性格才是道德的性格,也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

27、考研资讯:考研导学班|311信息汇总|333信息汇总|专业课二参考书 | 专业课二导学课 | 院校汇总 | 经验谈(持续更新中)| 音频栏目 | 

28、威胁。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威胁。但是,这种方法不可滥用,否则,一方面有些本性顽强的儿童蔑视任何威胁,敢于做他们可以想做的一切;另一方面有更多的儿童,他们太软弱,以致不能承受威胁。

29、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虽然在追求教育的科学化,但其唯心、思辨、演绎的成分最终影响了其理论的科学性

30、赫尔巴特认为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感觉占主导地位,然后进入想象期,最后进入理性发展期。

31、教学论的前提和基础是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教学除了以培养德性为“最高”、“最后”的目的外,还有“较近的目的”,即根据“完善”的观念发展“多方面的兴趣”。没有这种兴趣,教学无疑是空洞乏味的。

32、课程编制要依据统觉原理,从熟悉材料过渡到不熟悉材料

33、③课程设计原则: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目的是保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

34、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

35、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36、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来“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37、赫尔巴特过分重视古典教育,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和方法,很少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是形式主义、机械主义的。但是也有其积极的因素,如注意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联系;重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注意教学的系统性;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等。

38、二为“完善”的观念。这一观念要求意志本身在深度、广度和强度3个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39、●(综合备考)从电影《银河补习班》谈新课改教学观

40、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41、第十章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和北美的教育

42、世界是由无数个“实在”所组成的。人的心灵也是一种“实在”。心灵自身的活动,便是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43、就间接的关系而言,训育能够帮助教学,使教学成为可能,并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就直接的关系而言,训育作为一种手段,通过一定的活动,直接对人的行动产生影响。

44、首先是伦理学基础;赫尔巴特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是指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内心自由”是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完善”是指人调节自己的意志,做出判断的一种尺度;“仁慈”是指“绝对的善”,它要求人无私的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的意志与他人的意志协调一致。“正义”也就是守法的观念,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并按照人们自愿达成协议解决冲突。

45、方法:所谓“方法”是指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即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师可以采取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加减法,课下可以运用加减法去超市购物,这就体现了“方法”这一步。

46、(2)意义:提高了德育地位,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教育、教学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47、   赫尔巴特被认为是近代教育科学的教育学之父,是教育心理学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他丰富了近代教育学理论体系。其思想通过赫尔巴特学派影响了世界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进展,确立传统教育学派,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巨大。但其理论中充满思辨和神秘色彩,许多论述也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

48、通过实验发现支配教育活动的一般法则,从而达到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及对教育活动的有效控制,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49、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并毕生致力于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伟大尝试,开辟了教学论发展的新道路,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50、(2)统觉与课程。首先,根据统觉原理,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因此课程必须从熟悉的材料过渡到密切相关但不熟悉的材料;其次,遵循两项原则,一是相关: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该相互联系,二是集中:学校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科目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赫尔巴特把历史和数学当作所有学科的中心。

51、他强调这两类兴趣应该并重,而且将其各细分为3种,共为6种兴趣:

52、但是,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之间是递进关系、交叉关系,三者必须统一运用,而不能截然分开。

53、在以上的5种道德观念中,“内心自由”和“完善”的观念是针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而“仁慈”、“正义”和“公平或报偿”的观念则是指个人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这5种观念包含着意志道德的一切类型,并是巩固世界秩序的“永恒真理”。

54、(《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的多方面性、品格的道德力量四部分。赫尔巴特首先提出了要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观点,从而使教育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他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形成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形式阶段教学理论,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普通教育学》对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5、根据兴趣概念的分析,赫尔巴特区分了相互区别的阶段:注意、期望、要求和行动。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阶段,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56、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们通常是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在这个问题上,赫尔巴特的突出贡献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另一方面,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57、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